開放是系統與環境之間進行物質和能量的交換狀態。在系統運行中,由于要素性能的偶然變異和環境的隨機相干,要素間的耦合會有偶然起伏,進而產生系統漲落。如果系統中存在著將漲落放大的正反饋機制,就會導致系統失衡和瓦解。系統只有具備對漲落放大的約束機制,才能平息漲落,維持系統穩定。這種約束漲落放大的機制就是開放。系統只有通過開放,才能從環境中引進負熵流,消減內部運行中產生的熵增,從而提高系統的運行序度。可見,開放是系統進化的重要機制。下面就為大家詳細介紹下馬克思主義理論在職研究生開放性教學模式的基本涵義。
教學模式是從一定的教學理念中抽象出來的標準教學形式或人們從事教育活動的基本樣式或規范。“理論課”的開放教學模式是指教學雙重主體之間、主客體之間、主客體與現實之間,通過教學過程、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評價等方面的能量與信息交流及反饋,實現他們的雙向選擇、雙向約束、雙向促進的標準化、規范化、可操作的教學形式總稱。
“理論課”教學的雙重主體是相互開放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在職研究生教師要把自己掌握的馬克思主義理論(以下簡稱“理論”)傳授給學生,培養他們成人成才,學生不僅要接受和內化“理論”,而且還要把學習中的困難、問題、需求甚至對教師傳授的建議和批評反饋給教師。這種教學相長、師生互動就體現著開放。
“理論課”教學的開放性,是通過教學雙重主體間、主客體間、主客體與現實間的雙向選擇、雙向約束、雙向促進來實現的。雙向選擇、雙向約束和雙向促進是破除封閉的結果,因而意味著開放。封閉式教學的通常體現是以教師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以書本為中心。
“三中心”意味著壟斷,而壟斷就是一定程度的封閉。以教師為中心,必然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搞教師的強買強賣,使學生成為被動的接受者,難以真正學到有用的“理論”知識;與此同時,馬克思主義理論在職研究生教師的“理論”水平也容易固步自封。以課堂為中心,必然是教師的“一言堂”和“滿堂灌”,致使教學氛圍因缺乏交流而沉悶。以書本為中心,必然把“理論”與現實割裂開來,使“理論”教條化,拿書本當裁判。
這種“三中心”的教學,對于以指導實踐為功用的“理論”本身而言,無異于“空中樓閣”,而對于通過學“理論”以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學生而言,又無異于“霧里看花”。雙向選擇就是師生對教學行為的“擇其善者而從之”,雙向約束則是師生對教學行為的“其不善者而改之”,雙向促進是二者有機的統一。
上一篇: 沒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