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來源于學生現實生活、與學生思想困惑密切相關的“問題”展開教學,符合教育應該具有針對性,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應該加強聯系實際、聯系時代、聯系對象的要求。教師教學中的問題意識,是能及時感知“教”和“學”問題的基礎,是一種正視理論生存狀態的正確態度,是通過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來提高教學時效性,提升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理論和價值觀認同度的起點。
以“問題主導”為原則規劃教學進程、設計教學環節、優化教育資源,能滿足學生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必須具有針對性、差異性和現實性的要求。下面就為大家詳細介紹下馬克思主義理論在職研究生問題引導教學法的實施意義。
一、問題引導教學法,適應學生政治理論教育必須具備多樣性的要求
矛盾的特殊性告訴我們,個體的認識能力、理解水平、經驗閱歷、價值觀念等主觀思維特征不同,對同一理論知識、同一客觀事實和實踐現實認知感也不同。學生群體接受思政教育的出發點和期望值同樣存在很大程度的差別和差異。以問題引導教學的建構,用問題豐富理論的張力能夠促使學生由線性思維向多元非線性思維轉化。以問題規劃和整合教學內容、方法和手段的教學法能營造學生敢問“為什么”的課堂氛圍,打造自主探究式的學習過程,塑造平等對話的師生關系,符合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開放性本質,能滿足教育過程關注學生差異的多樣性要求。
二、問題引導教學法,具備高校政治理論教育育人的整體性功能
《素質教育與人的發展》中說到:“促進人作為人而不是工具的發展,促進受教育者獨立價值意識與生存能力的逐步形成,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根本性要求。無論是‘建設者’還是‘接班人’,他們首先是人,不是知識的容器,也不是被動地任由教師去捏塑的泥巴,只有抓住學習者作為人的全面主動發展,才算是抓到了實施素質教育的精髓所在。”理論育人是一個整體的、系統的、內化的過程。“問題引導教學法”能培養馬克思主義理論在職研究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培養學生敢于質疑、敢于批判的精神,能使他們在解答問題中獲得成功的愉悅感,感受到理論來源于具體生活的激情。這樣在全面的知、情、意參與下學生才能比較順利地完成接受、認可、內化和踐行馬克思主義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系統工作,才能去除政治理論教育給人的布道感,滿足學生的被尊重、被認可的情感需求,達到思想政治理論育人的目的。
下一篇:沒有更多了
400-188-0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