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學科概況和發展趨勢
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反映客觀世界特別是人類社會本質和發展規律的科學,是關于無產階級和人類解放的學說。對馬克思主義既應該從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等方面進行分門別類的研究,更應該進行整體性研究,以利于完整地把握它的科學思想體系。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旨在研究馬克思主義理論及其教育教學,是對馬克思主義進行整體性研究的一級學科。它與哲學一級學科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經濟學一級學科下的政治經濟學、政治學一級學科下的科學社會主義與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共黨史(含黨的建設)等學科方向一起,構建了馬克思主義學科系統。
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下設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馬克思主義發展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中國近現代史基本問題研究6個學科方向。
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適應時代和實踐發展的要求,堅持系統研究、接續傳承、發展創新馬克思主義,承擔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培養合格的建設者與可靠接班人的重任,同時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提供學理支撐。
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和發展,遵循學科建設的一般規律、馬克思主義理論發展的規律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的規律;注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整體性,加強馬克思主義各個主要組成部分之間內在關系的研究和把握,加強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內在關系的研究和把握,努力提高學科質量和水平。
本學科的培養特色與方向在于:強調樹立以需求和問題為導向的科學研究意識,選擇馬克思主義發展進程中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進行戰略性、前瞻性和全局性的研究。同時,整合骨干力量、形成學術團隊、凝煉研究主題、確定發展方向,以基礎研究為根本、特色研究為突破,以實實在在的成果推動學科發展。
第二部分基本知識和課程體系
一、知識結構
1.基礎知識
馬克思主義理論內涵豐富,博大精深,是完整嚴密的科學理論體系,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和當代價值。本學科要求碩士學位獲得者較為系統地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厘清馬克思主義邏輯脈絡,特別是系統掌握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與發展脈絡,以及在此基礎上形成的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從總體上把握馬克思主義。
具體要求學習的基礎課程:英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研究、自然辯證法、馬克思主義與社會科學方法論等課程。
碩士生應當熟練掌握并運用英語,能查閱英文文獻并進行本專業的英文寫作,具有熟練的計算機應用能力。
2.專業知識
在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的基礎上,根據不同的研究方向,在專業知識方面有所側重。其主要專業課程:馬克思主義原理專題研究,馬克思主義發展史研究,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專題,國外馬克思主義專題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原理和方法研究,中西思想政治教育比較研究。中國近現代史專題研究,各方向學科前沿問題及國內外研究現狀。西方政治哲學專題研究。
從整體上較為準確把握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體系,有較為扎實的理論功底和較強的創新能力,正確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基本觀點,學會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二、課程體系
1.公共必修課:
外語(學科英語),4學分;
政治理論課,2學分;
馬克思主義與社會科學方法論,1學分。
2.學科基礎課、專業課,≥24學分。
專業課的設置應緊密結合研究方法與研究內容來設定。
3.公共選修課,≥5學分。
4.總學分:≥36學分。
各專業具體課程設置與學分分配信息詳見附件1-附件6。
專業文獻包含馬克思主義基本經典文獻和國內外最新出版的相關文獻。
第三部分基本素質
一、學術素養
從整體上正確把握馬克思主義,真學、真懂、真信、真用馬克思主義,具備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與方法,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充滿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具有愛國主義精神和社會責任感,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和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具有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和勇于創新的工作作風,具有團隊合作精神及能力。能夠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與方法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
碩士生應具有自主學習的能力,能學會廣泛地閱覽和在研究中學習,要在學科組導師的指導下,系統地閱讀本學科必讀的專業與非專業書目,廣泛涉獵本學科的專業雜志,學會收集信息,編輯信息,提煉信息,培養自主學習能力,逐步圍繞某一類問題進行廣泛的資料收集,不斷培養自己的研究興趣,鍛煉自己的學習與研究能力。要能在前人的基礎上有所創新。
在系統掌握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體系、準確地了解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的基礎上,注意人文知識和自然科學知識的擴充,培養辯證思維能力,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能夠積極面對前進過程中的各種矛盾,正確處理工作、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
二、學術道德
要敢于堅持真理,治學嚴謹。嚴格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知識產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等國家法律法規,保護知識產權,尊重他人勞動成果。認真執行學術刊物引文規范,在科研成果與論文中參照或引用他人的成果,必須在參照或引用的具體位置注明出處;不得以引用的方式將他人成果充作自己的學術成果;誠實守信,客觀公正,杜絕弄虛作假、抄襲剽竊現象,不篡改、偽造、隱瞞研究數據,不夸大、虛報研究成果,在成果和論文中根據作用和貢獻合理署名。正確對待學術研究和學術活動中的名與利,嚴禁沽名釣譽、損人利己行為,反對急功近利、粗制濫造現象,不利用科研活動謀取不正當利益。嚴格遵守相關保密規定,維護國家安全和信息安全。自覺遵守各類學術規范,維護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的聲譽。
積極引導學生學習《教育部關于加強學術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增強獻身科教、服務社會的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堅持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和嚴謹的治學態度;樹立法制觀念、保護知識產權、尊重他人勞動和權益;認真履行職責,維護學術評價的客觀公正;為人師表、言傳身教,加強對青年學生進行學術道德教育。
第四部分學術能力及學位論文要求
一、學術能力
1.獲取知識能力
通過研讀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和各類專業著作,廣泛涉獵馬克思主義各類相關專業期刊、網絡信息、各類會議文集,了解本學科的前沿進展與動態,學會自主學習,建立自己的資料庫。
2.科學研究能力
在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和基本觀點基礎上,結合當代中國和世界的熱點問題,結合當代中國改革開放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學會獨立自主地觀察問題和分析問題,學會提煉選題,學會篩選信息,培養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研究能力,培育獨立的科研創新能力。要求公開發表一篇(含)以上學術論文。
3.實踐創新能力
要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積極參加實踐活動,在實踐中積累豐富的經驗,在實踐中尋找課題,在實踐中完成課題,在攻關實踐過程中,要注意培育人文關懷情感,提升團隊合作能力和實踐創新能力。積極參加各類專業學術活動、科研活動、學科競賽、三助活動、社會調查與實踐及畢業實習等。
4.學術交流能力
作為馬克思理論專業的碩士研究生要具備熟練的文字表達和口頭表達能力,能夠將自己的想法、研究思路、研究過程、研究成果等全景式展示出來。能夠在與學術界的對話、交流與辯論中發現問題,獲取經驗,促進科研創新能力的提升。要視野開闊,具備國際交流能力。參加一次以上學術會議。
二、學位論文基本要求
1.選題要求
碩士研究生應當在導師的指導下選題。選題應當符合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要求,要緊密結合當前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學會在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中選題,選題要具有理論與實踐價值。
本學科專業碩士生必須經過論文預開題與開題兩個環節,才能最終確定選題。
2.成果創新要求
碩士學位論文應當經過預答辯與答辯兩個環節。針對答辯委員會的意見與建議,碩士論文作者必須按照要求進行修改。
碩士學位論文應能表明作者在本學科上有扎實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功底,有獨立收集資料,編輯資料,提煉觀點,從事寫作,獨立創新的能力。
論文應當在觀點、材料、視角、方法方面實現一個或者幾個方面的創新。要觀點正確,內容充實,結構合理,論證充分,語言流暢,且具有一定的理論意義與實踐意義。
3.規范性要求
學位論文應在導師指導下由碩士生本人獨立完成。
內容規范:學位論文一般由題目、論文資助聲明、獨創性聲明和使用授權聲明、中英文摘要、目錄、符號說明、正文、參考文獻、附錄等構成。論文內容要求結構嚴謹、層次分明、方法科學。杜絕抄襲剽竊他人成果、偽造篡改數據、重復發表等學術不端行為。
文體規范:論文撰寫中,應當嚴格遵守有關引文、注釋、參考文獻標注等相關國家標準,文字表達準確流暢,圖表清晰規范,應體現出作者嚴謹的學風和科研寫作能力。
印制規范:學位論文力求整潔、清晰、美觀。論文封面應包括分類號、密級、編號、論文題目、作者姓名、指導教師姓名和職稱、專業和研究方向名稱、學位授予單位、提交日期等。同時,按照學位授予單位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的相關規定,提交與印刷論文相同格式的電子版學位論文。
保密規范:涉及國家秘密的學位論文,應當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執行。
字數規范:原則上不少于3萬漢字。
4.工作時間要求
本專業碩士研究生至遲應在第二學期末確定學位論文選題,制定出完成學位論文的具體工作計劃。
碩士學位論文開題最遲在第四學期初完成。
預答辯最遲在第五學期進行。第六學期進行論文答辯,碩士學位論文作者至少提前一周將論文交答辯委員進行評閱。
5.學術不端行為檢測要求
檢測總文字重復率不得超過15%。專家結合檢測結果判定為有輕度學術不端行為的論文(對應于機檢重復率15%左右),經過一周時間修改并經專家認定合格者,可以參加當年的盲評和論文答辯;判定為有重度學術不端行為的論文(對應于機檢重復率30%以上者),不得參加當年的盲評和論文答辯,不受理其學位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