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考試說明
1.本大綱各章所提到的內容和考核目標都是考試內容。試題覆蓋到章,適當突出重點。
2.本大綱在考核目標中,按照“識記”、“理解”、“應用”三個層次規定應達到的能力要求。試卷中對不同能力層次的試題比例大致是:“識記”為15%、“理解”為30%、“應用”為55%。各能力層次為遞進關系,后者應建立在前者的基礎上,其含義是:
識記:能知道有關的名詞、概念、知識的含義,并能正確認識和表述,是低層次的要求。
理解:在識記的基礎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關概念、原理、方法的區別與聯系,是較高層次的要求。
應用:在理解的基礎上,能運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聯系學過的多個知識點分析和解決有關的理論問題和實際問題,是最高層次的要求。
3.試題難易程度應合理:較易、較難、難的分數比例為3:4:3
4.每份試卷中,各類考核點所占比例約為:重點占65%,次重點占25%,一般占10%。
5.試題類型一般分為:名詞解釋題、簡答題、分析論述題。
6.考試采用閉卷、筆試方式,考試時間為150分鐘,采用百分制評分。
第二部分 考試范圍
(一)公共管理學
1.公共管理導論
-公共管理的意義
-公共管理與私人部門管理的區別
-新公共管理
2.公共管理者的角色與知能
-作為公共管理者的特殊角色
-公共管理者的技能
-有效的公共管理者
3.公共部門的角色
-市場失靈與政府干預
-政府治理工具的選擇
-政府失靈
-矯正政府失靈和市場失靈的策略
4.公共部門戰略管理
-公共部門戰略管理過程
-SWOT分析與戰略規劃
-公共部門戰略管理的問題與改進
5.公共政策的設計、執行與評估
-公共政策的類型
-政策規劃的原則與步驟
-影響政策執行力的主要因素
-公共政策評估
6.公共組織管理
-公共組織設計與管理的一般原則
-傳統科層組織的特征及其困境
-學習型組織的特征與建立
7.公共組織中的領導
-領導與影響力系統
-領導權力與領導效能
-領導方式與領導效能
-權變領導理論
-轉換型領導理論
8.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管理
-人力資源的特性
-人力資源管理的內涵與功能
-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管理的新趨勢
9.公共預算與財務管理
-公共預算的性質、功能
-公共預算的原則
-政府預算制度及其評估
-政府采購管理
-政府財務審計
10.信息資源管理與電子化政府
-信息與公共管理
-電子化政府的特征
-中國電子化政府發展的問題與前景
11.公共服務的績效管理
-公共部門的績效指標
-標桿管理與績效管理
-公共部門績效管理的問題以及改進策略
12.公共危機管理
-危機的性質與影響
-公共危機管理的戰略
-公共危機管理的階段與政策
13. 公共管理的新策略
-公共服務的民營化
-非營利組織與公共服務
-公共部門的目標管理
-公共部門的全面質量管理
-公共管理的顧客導向
14.公共管理中的責任與倫理
-公共管理責任的性質與內涵
-責任的行政控制機制
-立法控制與責任
-司法控制機制與責任
-公民參與責任的維護
-公共管理職業與職業倫理
15.政府再造
-政府再造的內涵與背景
-國際政府再造的做法與經驗
(二)管理學原理
1.管理者與管理工作
-管理的概念、作用和任務
-管理者的職責和技能
-管理的過程、特性和適用范圍
-管理工作所面對的環境
2.管理決策
-決策的含義與過程
-決策的要素與類型
-個體決策的基本方法
-群體決策的基本方法
3.計劃
-計劃工作的實質和意義
-計劃工作的類型
-計劃工作的程序
-目標及目標制定
-計劃方案的制定
-制定計劃的技術方法
4.組織
-組織工作的基本內容和過程
-職務設計與人員配備
-部門劃分與整合
-組織中的職權關系
-組織中的流程關系
-常見的組織結構形式
-組織運作中的主要問題
-組織變革
5.領導
-領導的本質與內容
-領導的權力基礎
-領導效能的決定因素及有關的領導理論
-人性假設與激勵
-信息溝通
-組織氣氛與組織文化
6.控制
-控制的含義與作用
-管理控制的過程與要素
-管理控制的類型與方法
-管理控制的基本原則
7.管理思想的演變
-古典管理思想
-行為管理思想
-定量管理思想
-系統和權變管理思想
8.人力資源管理過程
-人力資源管理的任務與過程
-人力資源計劃的制定
-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的組織
-員工行為的引導與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