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概括: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世界經濟學學科歷史悠久,研究方向穩定,自20世紀70年代初起,經濟學院的老一輩學者就開始了與世界經濟學科相關課程的教學與研究。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在職研究生著名經濟學家羅元錚教授為世界經濟學科的發展做出了杰出的貢獻,并帶出了一批優秀的中青年學者。多年的歷史積淀使世界經濟學學科在區域和國別經濟、國際經濟失衡與經濟全球化、國際經濟理論與政策研究方面形成了穩定的研究方向。
世界經濟學學科方向與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其他理論經濟學二級學科、應用經濟學學科相互支撐,在研究成果上相互借鑒,取得了顯著成績。
培養目標:
采取開放的教學方式,適應經濟全球化和中國經濟發展的需要,將前沿理論研究成果納入到教學過程,教學內容反映最新經濟實踐,促進教學的國際化和高質量學習,關注學生學術進步和未來職業發展。培養具備扎實的理論功底、掌握現代經濟學分析工具、具有較好的知識結構、了解世界經濟運行規律,具有國際交流能力和開放經濟思維品質,適應國家政府部門、國際機構、公司和企事業單工作需要的高素質人才。
研究方向:
1、世界經濟失衡與經濟全球化
2、中國經濟外部平衡
3、人民幣區域化
4、人民幣匯率
5、金融危機與國際貨幣體系改革
6、日本經濟改革
7、俄羅斯經濟轉軌
師資力量:
世界經濟學學科方向導師皆畢業于國內外著名高校和研究機構,是世界經濟學會、中國國際貿易學會、中國國際經濟關系協會、中國高校國際貿易學科協調組、日本經濟學會等的理事或會員。4位教師為北京市優秀中青年骨干教師,1位教師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北京市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北京市跨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培養人、并被北京市委、市政授予“北京市優秀青年知識分子”稱號。學院與歐美15所大學建立了穩定的學術聯系,多數教師有在國外合作高校學習、進修、講學的經歷,師資梯隊和學緣結構合理。
科研成果:
多年來,世界經濟學學科研究方向在印度經濟、俄羅斯經濟、美國經濟、日本經濟、經濟全球化、中國對外開放等重大經濟問題上形成了較明顯的研究優勢,研究成果深入且具有較強的連續性,團隊個人優勢領域的研究積累比較厚重。專業導師在《經濟研究》、《世界經濟》、《管理世界》、《國際經濟評論》、《世界經濟研究》、《經濟學動態》、China&WorldEconomy等刊物上發表論文多篇,并獲得較高的引用率。主持完成了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北京市社會科學規劃項目等項目多項。學術團隊與世界經濟領域同仁保持緊密的學術聯系,定期參加國內外學術會議,舉辦各種形式的論壇和研討會。
在教學研究方面,專業導師皆為國家級經濟優秀教學團隊核心成員。《國際經濟學》、《國際商務》分別于2009年和2010年被教育部評為國家級教學質量工程項目雙語示范課程。同時,經濟學院獲批的國家級和北京市級經濟學國際化人才培養實驗區為世界經濟學科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教學和科研平臺。
專業培養方向:
世界經濟專業在積極探索世界經濟運行規律和特征的基礎上,聯系中國經濟改革和對外開放的實踐。在世界經濟理論、國際經濟關系、經濟全球化和一體化、國別和地區經濟發展的長期追蹤研究的基礎上,設立世界經濟運行與經濟發展、國際貨幣與金融體系、國別和地區經濟3個研究方向。
1、世界經濟運行與經濟發展
主要在世界經濟理論的基礎上,研究探索全球化背景下世界經濟運行與經濟發展的特征與規律。包括發達國家經濟、發展中國家經濟、大國經濟關系、全球經濟結構、生產網絡與世界經濟運行,把握世界經濟運行和發展趨勢。
2、國際貨幣與金融體系
探索世界經濟運行過程中的金融運行與實踐,世界經濟格局的變化,分析全球經濟失衡與國際貨幣金融體系的關系,國際貨幣與金融體系的主要特征與缺陷,未來改革的方向,及不同類型國家在改革中的作用。
3、國別和地區經濟
注重中國和周邊國家地區經濟研究。在國別經濟研究的基礎上,分析各經濟體對外經濟政策演變特征;周邊國家和地區與中國的經濟聯系,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的共同利益、經濟摩擦、沖突與協調。
400-188-0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