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獲得法學碩士學位應掌握的基本知識
1.基礎性知識
法學碩士應熟悉法學的基本理論,并能合理運用法學理論分析法律現象和法律問題;應熟練掌握法學的基本研究方法,養成法律人的法律思維,熟練運用法律推理,解釋和論證方法,應當具有撰寫起訴狀、答辯狀、審判書、仲裁裁決書等法律文書以及相關公文的寫作能力,應掌握哲學、經濟學、政治學、歷史學等相關學科的基礎理論知識。各二級學科碩士研究生應掌握如下課程基本知識:
專業 | 相關課程 |
刑法學 | 《中國刑法總論》、《外國刑法總論》、《犯罪學》、《英美刑法學》、《刑事案例演習》、《中國刑法各論》 |
偵查學 | 《犯罪學》、《刑事法學》、《偵查學基礎理論》、《刑事科學技術》、《偵查方法論》、《中外偵查制度》等 |
治安學 | 《法理學》、《警察科學基礎》、《治安學》、《治安行政法》、《公共安全危機管理》、《偵查學》、《證據調查》、《涉外警務》、《犯罪情報與控制》等共9門 |
訴訟法學 | 《訴訟法史》、《刑事訴訟法學》、《民事訴訟法學》、《證據法學》、《外國訴訟法學專題(雙語教學)》、《律師法學》、《港澳臺訴訟法學專題》、《檢察學(刑事訴訟方向)》、《仲裁法(民事訴訟方向)》 |
憲法學與行政法學 | 《憲法學原理》、《行政法原理(含行政訴訟法)》、《比較憲法與行政法》、《國家賠償法》、《中國憲法專題》、《中國行政法制專題》、《地方制度》 |
民商法 | 《民法總論專題》、《合同法專題》、《物權法專題》、《親屬法專題》、《人格權法專題》、《羅馬法(外國民商法)》專題 |
法律史 | 《中國法制史專題系列》、《外國法制史專題系列》、《中國法律思想史》、《西方法律思想史》、《中國法律史文獻學》、《西方憲政史》、《中西法律文化比較研究》 |
法學理論 | 《中國法理學專題》、《西方法理學專題》、《法社會學專題》、《法學名著選讀》、《立法學專題》、《法學方法論專題》、《比較法學專題》、《法治實踐問題專題研究》、《人權法學(雙語)》、《司法學專題》 |
國際法學 | 《國際法基礎理論專題》、《國際法原著選讀(雙語課)》、《國際刑法》、《國際人權法》、《國際組織與現代國際關系》、《國際私法總論》、《國際私法各論》、《國際民商事爭議解決》、《英美國際私法研究》、《國際私法原著選讀(雙語課)》、《國際貿易法(雙語課)》、《國際投資法》、《國際金融法》、《海商法》、《國際稅法》、《國際私法及國際經濟法熱點問題》 |
環境法 | 《環境資源法基礎理論》、《污染防治法》、《自然資源法》、《國際環境法》、《可持續發展法》、《能源法(雙語課)》、《風險與災害預防控制法》 |
經濟法學 | 《民法總論》、《經濟法總論》、《商法總論》、《社會法總論》、《商法前沿》、《宏觀調控法前沿》、《市場規制法前沿》、《勞動與社會保障法前沿》 |
民商法學 | 《民法總論專題》、《民法方法論專題》、《外國民法與羅馬法》、《物權法專題》、《侵權責任法專題》、《合同法專題》、《知識產權法專題》、《親屬法專題》、《商法專題》、《英美契約法導論(雙語)》 |
2.專業性知識
法學碩士應系統而牢固地掌握所在學科方向的專業知識;深入理解與研究方向相關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能夠把握自己研究領域的前沿動態和最新進展;能夠掌握運用法學研究方法,并能圍繞自己的研究領域獨立從事一定的學術研究,具體了解相關邊緣學科和交叉學科的知識范疇和科學方法。
3.工具性知識
法學碩士生應當熟悉各種文獻檢索和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和手段。比較熟練地掌握一門以上的外國語,達到能從事法學及相關學科外文文獻的閱讀和獨立進行國際學術交流的程度。
二、獲得法學碩士學位應具備的基本素質
1.學術素養
法學碩士應當熱愛法學專業,形成牢固的守法觀念和尊重程序的意識;具有獨立的學術人格和嚴謹的學術態度,崇尚科學精神,對法學有濃厚的興趣;具有將一般性法學理論觀點上升為系統法學理論體系的修養及能力;能夠將法律思維方法和學術創新精神貫徹到各項法學研究過程中。
法學碩士生應當具有高尚的職業操守,養成良好的法律職業倫理,潛心法學理論素養的積淀,學習目的和動機端正,具有為國家發展和社會建設做貢獻的遠大理想和責任感。
2.學術道德
法學碩士生應當熱愛祖國,忠于人民,樹立民族自豪感和社會責任感,擁護憲法,遵守國家法律,誠實守信,培養高尚的人格和道德情操。
法學碩士生應當恪守學術規范,崇尚學術道德,堅守學術誠信,完善學術人格,修身正己,忠于真理,學風嚴謹,尊重他人勞動成果,摒棄抄襲剽竊,切忌弄虛作假,避免粗制濫造和重復研究,抵制學術不端行為,努力成為優良學術道德的踐行者和良好學術風氣的維護者。
三、獲得法學碩士學位應具備的基本學術能力
1.獲取知識的能力
法學碩士應當具備運用多種科研工具獲取知識以及運用外語獲取知識的能力,通過閱讀本學科領域主流、經典、前沿的專業主文獻,來獲取有價值的信息,同時還具有通過法律實踐、學術交流、文獻檢索等其他途徑獲取知識的良好能力;熟練掌握法學研究所需的基本研究方法。
2.科學研究能力
法學碩士應能運用法律關系、權利義務等基本原理分析法律現象,提出和解決問題,具有中國問題意識和解決中國法律問題的能力;具備自主查閱、搜集、處理、歸納學術資料和信息的能力,能追蹤學科知識前沿,具有較強的科研創新能力,具備撰寫和公開發表學術論文的能力;具備初步發現和辨別學術問題的能力,以及一定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夠運用法學專業領域的理論知識對相關的法律現象和實際問題進行分析、研究,并提出響應的對策。相關科研成果要求,參照學校標準執行。
3.實踐能力
法學碩士生應當具備從事科學研究、教育教學或其他專業技術和社會服務的素質和潛力應當具備綜合應用法律專業知識判斷、分析和處理社會設計問題的能力;具備設計、組織、實施實證性調查研究的能力,能與法律實務部門建立緊密聯系;具備良好的溝通協調能力,能完成基本的法律接待,法律談判和法律咨詢等實際業務。
4.學術交流能力
法學碩士生應當具有較強的學術交流能力,能熟練運用法律專業術語進行學術交流,具備與各法律實務部門接洽、聯系的技巧和能力,積極參與各種學術活動,不斷提升自身的學術交流能力和學術水平。參加國內外學術會議的要求,參照學校標準執行。
5.其他能力
法學碩士生應當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能夠進行嚴謹的邏輯思維和創新性思維,具有良好的理解力、記憶力和表達能力。
四、學位論文基本要求
1. 程序性要求
課程學習結束后,法學碩士研究生必須撰寫學位論文。
(1)參加答辯前,須各門成績合格。
(2)第三學年的時間主要用于調查、參加社會實踐、文獻檢索和撰寫學位論文并參加論文答辯。
(3)學位論文必須經過開題答辯通過后方可撰寫,開題答辯一般安排在第四學期期末,其程序是由研究生自己提出擬撰寫的論文題目,經導師同意后,由導師組成員組成不少于3人的答辯小組進行開題答辯,答辯組多數成員同意論文題目的,可以進入論文撰寫階段。否則,必須更換題目并重新進行開題答辯。2次答辯未通過的,本年度內不再安排開題答辯程序。
2. 規范性要求
碩士學位論文的寫作應當規范,符合國家標準《科學技術報告、學位論文和學術論文的編寫格式》(GB7713-87)、《文后參考文獻著錄規則》(GB7714-2005)的規范性要求。
(1)結構合理,應包含中英文摘要、關鍵詞、目錄、導論、正文、結論、注釋和參考文獻等基本內容。
(2)篇幅適中,正文至少3萬字。
(3)引文合理,注釋規范,不會引發知識產權糾紛。
(4)術語使用規范,其中有關國別、法典、專業術語等的表述符合通用的使用方法,不會產生歧義,引人誤解。
3.質量要求
碩士學問論文應具有較高的學術質量:
(1)論文選題適當,具有研究的價值。
(2)論文反映本專業領域的國內外學術動態和最新成果,研究目標明確,綜合能力較強。
(3)論文所依據的法學基礎理論知識正確。
(4)論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結論在理論或者實踐中有其獨到之處,如提出了新命題、新角度、新方法,較好地解決法學理論或者法律實踐中的某一具體問題。
(5)論文研究思路和方法可行性強,數據真實可靠。
(6)論文材料翔實,條理清晰,層次分明,邏輯性強,文筆流暢,文風嚴謹。
(7)在某一特定研究領域,具有一定的理論或者觀點創新。
(8)符合學術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