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26日晚,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社會學院邀請東芬蘭大學社會科學系主任、社會工作教授Juha H?m?l?inen開展了“以研究為本的社會工作”主題線上講座。為提升講座效果,本次講座一改以往學生各自在宿舍自行觀看的形式,創新了線上講座、線下集中觀看+現場翻譯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線上講座無法面對面溝通的弊端,提升了同學們的聽課體驗。
講座伊始,Juha教授從語言學、專業主義理論和系統理論三個角度向我們解釋了“以研究為本的社會工作”這一概念的內涵。在語言學的視角來看,社會工作作為一門學科,也是研究和專業實踐領域,它是以研究性的知識和理論建構為基礎的。Juha教授將“以研究為本”與“研究相關的”、“研究導向的”和“研究思維的”等類似術語進行比較,指出這些類似術語可以用來表達“以研究為本的社會工作”這一概念的不同層面的含義,但它們都是以“以研究為本的社會工作”為核心的。也就是說在專業系統內,“研究”是滲透于社會工作各方面、各層次中的。
從專業理論的視角,Juha教授通過將社會工作與其他職業進行類比,發展出社會工作的不同模式,帶領大家共同探討了“社會工作是一個什么專業和職業”這一問題。比如將社會工作與醫生進行類比,就會得到社會工作的“醫生模式”,即社會工作像醫生一樣,通過專業的理論和方法診斷出我們社會中目前存在的一些問題并加以解決。通過將社會工作與醫生、教育者、律師等專業進行類比,Juha教授指出,所有的類比都是彼此相關的,這種相關性向我們展示了社會工作的本質,而我們提到的“以研究為本的社會工作”并不是忽視了社會工作的其他方面,而是將“研究”放在闡釋社會工作這一專業時最核心的位置。
接著,Juha教授向我介紹了社會工作作為一個專業的兩個維度、四個要素,即理論和實務,研究和教育,并介紹了歐洲社會工作教育體系的一些基本情況,再次強調要將教室里學習的理論和方法運用到實務工作中去。
從系統理論視角出發,Juha教授通過一張圖片生動地展示了社會工作是一個包含不同元素的專業體系,其中每一個要素都十分重要。Juha教授表示,根據這一結構,如果要發展一個“以研究為本的社會工作”,需要在教育過程中讓學生意識到研究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將研究運用到實務工作中去。
隨后,Juha教授區分了社會工作研究中的學術研究和實務研究,并指出學術研究是社會工作的一個很重要的領域,但實務研究也是一個很重要的研究視角。以學術為導向的研究是關于歷史、理論和社會工作實踐的研究性知識的生產,即為理論建設而研究;以實踐為導向的研究旨在產生在實踐中提高社會工作質量所需的方法、系統、政策等方面的知識,即為實踐而研究,它們都是以研究為基礎的解決問題和論證技巧,是實際社會工作中需要的專業知識,在社會工作的發展中都十分關鍵和重要,是不可完全分開的關系。盡管社會工作沒有專業獨有的研究方法,但它利用在社會研究的其他學科中發展起來的概念、方法和理論,有其獨特的研究對象和研究設計。通過研究,社會工作獲得其專業地位、專業權威、專業自主和專業認同。
在提問環節,Juha教授也強調了社會工作中的“學術研究”和“實務研究”往往是相互交織的關系,作為社會工作專業的學生應該嘗試并學會將社會工作的學術研究帶到實務研究中去,而不是將兩者割裂開。
最后,Juha教授以其之前發表的一篇文章中對“以研究為本的社會工作”的介紹結束了本次講座。“The future of Social Work as a professional system in modern society may depend decisively on how it develops a research-based professional identity, not only in the sense of academic research but also through practitioners with research orientation.
These are practitioners who would be capable of research‐based working in terms of creative knowledge production, thus of developing SW as a credible research‐based profession. This can be created only through education in which the development of necessary professional skills is linked to advanced academic meta-skills.”